“缅北电诈”搬到迪拜?知情人发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2月23日,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发布《关于谨慎安排来阿旅行和务工的提醒》称,驻阿联酋使领馆近期多次接到中国公民求助,自称轻信迪拜高薪工作从事网络传媒和游戏推广等招募信息而贸然应聘,来阿后被强迫从事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护照被扣、行动受限,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驻阿联酋使领馆现已协调阿警方抓获并遣返了部分犯罪嫌疑人,将继续密切两国警务合作。
同年5月20日,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再次发布《关于中国公民切勿来阿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行为的领事提醒》,再次强调中国公民因轻信招聘广告,贸然来到阿联酋后被强迫从事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并被限制人身自由等情况。
今年5月19日,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又发布了《提醒在阿联酋中国公民谨防不法分子假冒使领馆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称,不法分子冒充中国驻阿联酋使馆、驻迪拜总领馆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提醒侨胞和留学生提高警惕,谨防电信诈骗。
另据马来西亚中文媒体《中国报》6月11日一篇名为《青年困缅甸KK园区被勒索3万赎身 否则可能被活埋》的报道中提到:目前KK园区已臭名远扬,计划搬到迪拜。
是的,迪拜目前也有境外诈骗,而且数量还不少。毛先生从2009年来到迪拜,在当地生活了10年,疫情前返回了国内,但目前他的工作重心仍然在迪拜,他说当地华人圈私下把这些从事境外诈骗的群体称为菠菜。菠菜群体是流动的,目前对迪拜的菠菜群体没有真实统计。
毛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迪拜比较知名的菠菜园区主要有DIP和硅谷(Silicon Oasis),以及拉斯海马酋长国的凤凰园区、永利园区等。
在迪拜当地生活过,目前运营着迪拜中文自媒体的杜先生也向记者表示,迪拜的所谓规模化园区大多数都在荒芜的郊区,也有一些小型的流散据点,可能就租一栋别墅。
对于菠菜园区是何时在迪拜逐渐增多,毛先生和杜先生都同时提到柬埔寨818事件。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18日,柬埔寨政府发布针对非法网络赌博的禁令。此后,柬埔寨境内对非法网络赌博、诈骗等犯罪行为,开展了严厉打击。
也就是在那之后,菠菜们开始慢慢在阿联酋国家多了起来。毛先生说,据他本人观察,先头部队在2019年左右抵达阿联酋,2020年至2022年开始大规模进驻迪拜,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迪拜和缅北电诈园区区别:
行事没那么嚣张,少有恶性事件发生
迪拜电诈行业的人这些年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21年到2022年左右初期阶段,很忌讳,基本上绝口不提;2022年下半年处于半公开状态;现在风声紧了,就又都不出来了。杜先生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在迪拜生活时关于菠菜的见闻。
据他回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不会英语的非迪拜本地人来找我做迪拜当地司机兼导游,还有提出让我帮忙买30台手机、50台电脑这样的要求杜先生说,对方提出这种要求时,他基本上也对对方身份心知肚明了,我也不会去打听,也不深交。
但由于圈子小,几次接触下来,杜先生和对方也会稍微熟络一点,言谈之中能发现,菠菜圈内部是存在鄙视链的,那些做杀猪盘的基本处于鄙视链的末端;做网络赌博的在鄙视链上较高的位置;做电信诈骗在鄙视链的中端位置。
杜先生回忆,他此前有过进入菠菜园区的经历。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自己在迪拜本地做一个生活服务类业务,因此有机会进入迪拜某园区张贴广告,园区有好几栋写字楼,在每栋写字楼一楼大厅的出入口都设有闸机,菠菜公司的老板、主管等人是有门禁卡的,有门禁卡就直接出入,保安不会过问。如果是普通员工,没有门禁卡,就出不去,限制人身自由。园区内部生活设施配备都很齐全,基本上就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毛先生和杜先生都表示,在他们看来,迪拜和缅北的电诈园区是有一定区别的。
虽然两地所谓园区在内部管理和诈骗方式上有类同之处,但在行为处事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此,毛先生分析,阿联酋社会法治相对健全,菠菜们很难在当地寻找到政府或警察方面的保护伞,这让其在行为处事上没有东南亚电诈园区那么嚣张。虽说也有少量恶性事件发生,但绝不会像《孤注一掷》里那样无法无天。
对于如何避免被骗入电诈园区,两位受访者均认为,如果国内网友想通过网络在迪拜找工作的话,一定要注意辨别。首先要警惕高薪诱惑;其次是注意所谓的网络公司、科技公司、游戏公司、区块链公司等,且公司名称如果奇奇怪怪的,更加要慎之又慎;同时,还有一些招聘人员会留下自己在电报(社交平台名)上的联系方式,这是菠菜圈内最流行的通讯软件,一定要警惕。